馬修6:登山寶訓

393 matthaeus 6坐騎上的佈道耶穌教導了一個高標準的公義,這要求我們內在有一種公義的態度。 他用令人不安的話警告我們不要生氣、通姦、發誓和報應。 他說我們甚至必須愛我們的敵人(馬太福音 5)。 法利賽人以嚴格的準則而著稱,但我們的正義應該比法利賽人的正義要好(如果我們忘記了之前在登山寶訓中關於憐憫的承諾,這可能會令人震驚)。 真正的正義是一種內心的態度。 在馬太福音的第六章,我們看到耶穌譴責宗教是一種表演,從而清楚地闡明了這個問題。

慈善秘密

“要當心你的虔誠,免得你在人前行它,好叫他們看見; 否則你在天上的父那裡將得不到獎賞。 所以你們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們面前大聲喧嘩,像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和街上所做的那樣,好叫人們稱讚他們。 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到了他們的賞賜”(1-2 節)。

在耶穌的時代,有些人以宗教為幌子。 他們確保人們能夠注意到他們的好作品。 他們為此獲得了多方面的認可。 耶穌說,這就是他們得到的一切,因為他們所做的只是表演。 他們關心的不是事奉上帝,而是在公眾輿論中表現良好; 上帝不會獎賞的態度。 今天,宗教行為也可以在講壇上、在辦公室的行使中、在領導聖經研究中或在教會報紙上的文章中看到。 一個人可以餵養窮人並傳福音。 表面上看起來是真誠的服務,但態度卻大相徑庭。 “但施捨的時候,不要讓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恐怕你的施捨被隱藏; 你們的父在暗中察看,必賞賜你們”(3-4節)。

當然,我們的“手”對我們的行為一無所知。 耶穌用一句成語說,施捨不是為了炫耀,不是為了別人的利益,也不是為了自誇。 我們這樣做是為了上帝,而不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善意。 不能從字面上理解慈善必須秘密進行。 耶穌早些時候說,我們的善行應該是可見的,這樣人們就會讚美上帝(馬太福音 5,16)。 重點是我們的態度,而不是我們的外部影響。 我們的動機應該是為了上帝的榮耀而行善,而不是為了我們自己的榮耀。

暗中禱告

耶穌對禱告說過類似的話:“當你禱告時,不要像假冒為善的人一樣,他們喜歡站在會堂里和街角祈禱,以便人們能看到他們。 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到了他們的賞賜。 但是當你禱告的時候,進入你的壁櫥,關上門,向你在暗中的父親禱告; 你們的父在暗中察看,必賞賜你們”(5-6節)。 耶穌並沒有針對公共祈禱制定新的誡命。 有時甚至耶穌也在公共場合祈禱。 關鍵是我們不應該只是為了被人看到而祈禱,也不應該因為害怕輿論而避免祈禱。 禱告是敬拜神,不是為了表現自己。

“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外邦人那樣喋喋不休; 因為他們認為如果他們說很多的話就會被聽到。 所以你不應該像他們一樣。 因為你們還沒有祈求,你們的父就知道你們的需要”(7-8 節)。 上帝知道我們的需要,但我們應該問他(腓立比書 4,6) 並堅持不懈 (路加福音 18,1-8)。 禱告的成功取決於上帝,而不是我們。 我們不必達到一定的字數,也不必拘泥於一個最低限度的時間框架,既不採取特殊的祈禱姿勢,也不選擇好詞。 耶穌給了我們一個示例禱告——一個簡單的例子。 它可以作為指南。 也歡迎其他設計。

“所以你們應該這樣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 你的名字被尊為聖。 你的王國降臨。 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一樣”(9-10節)。 這個禱告以一個簡單的讚美開始——沒有什麼複雜的,只是一個願望的陳述,希望上帝受到尊重,人們願意接受他的旨意。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第 11 節)。 我們在此承認我們的生命取決於我們全能的父親。 雖然我們可以去商店買麵包和其他東西,但我們應該記住是上帝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我們每天都依賴他。 “並免除我們的債務,就像我們也免除我們的債務人一樣。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12-13節)。 我們不僅需要食物,還需要與上帝的關係——我們經常忽視這種關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需要寬恕。 當我們祈求上帝憐憫我們時,這個禱告也提醒我們要憐憫他人。 我們不都是屬靈的偉人——我們需要神的幫助來抵擋誘惑。

耶穌在這裡結束了禱告,並最終再次指出了我們彼此寬恕的責任。 我們越了解上帝的良善以及我們的失敗有多麼嚴重,我們就會越了解我們需要憐憫和願意寬恕他人(第 14-15 節)。 現在這看起來像是一個警告:“在你完成之前我不會這樣做。” 一個大問題是:人類不善於寬恕。 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也沒有人能完美地原諒。 耶穌是否要求我們做一些連上帝也不會做的事? 可以想像我們必須無條件地寬恕別人,而他的寬恕是有條件的嗎? 如果上帝以我們的饒恕為條件來饒恕他,而我們也這樣做,那麼在別人饒恕之前,我們不會饒恕他人。 我們會站在一條沒有移動的無盡的隊伍中。 如果我們的寬恕是基於寬恕他人,那麼我們的得救取決於我們所做的——我們的行為。 因此,無論是神學上還是實踐上,我們讀馬太福音時都會遇到問題 6,14從字面上看-15。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考慮耶穌在我們出生之前就為我們的罪而死。 聖經說他將我們的罪釘在十字架上,並使整個世界與他和好。

一方面,馬太福音第 6 章教導我們,我們的饒恕似乎是有條件的。 另一方面,聖經教導我們,我們的罪已經被赦免了——這包括未能赦免的罪。 如何調和這兩種想法? 我們要么誤解了一方的經文,要么誤解了另一方的經文。 我們現在可以進一步論證耶穌經常在他的談話中使用誇張的元素。 如果你的眼睛誘惑了你,就把它撕掉。 當你祈禱時,進入你的小房間(但耶穌並不總是在家裡祈禱)。 在給予需要幫助的人時,不要讓你的左手知道右手在做什麼。 不要反對邪惡的人(但保羅反對)。 不要說是或不是(但保羅做了)。 你不應該稱任何人為父親——然而,我們都這樣做。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馬太 6,14-15 使用了另一個誇張的例子。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忽略它——耶穌想指出寬恕他人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希望上帝原諒我們,那麼我們也應該原諒別人。 如果我們要生活在一個我們被寬恕的國度裡,我們就必須以同樣的方式生活。 正如我們渴望被上帝所愛,我們也應該愛我們的同胞。 如果我們在這方面失敗了,它不會改變上帝愛的本性。 事實上,如果我們想被愛,我們就應該被愛。 雖然聽起來所有這一切都以滿足先決條件為條件,但所說的目的是鼓勵愛和寬恕。 保羅把它說成是一種訓誡:“若有人埋怨另一人,就彼此寬容,彼此饒恕; 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怎樣饒恕你們”(歌羅西書 3,13)。 這是一個例子; 這不是一項要求。

在主禱文中,我們祈求我們每天的麵包,即使(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已經在家裡有了它。 同樣,我們請求寬恕,即使我們已經得到了寬恕。 這是承認我們做錯了事,這會影響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但我們相信他已準備好寬恕。 期望救恩是一種禮物,而不是我們通過我們的成就應得的東西,這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從禁食秘密

耶穌談到另一種宗教行為: 因為他們在禁食的時候掩飾自己的臉,好在人們面前顯示自己。 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到了他們的賞賜。 但你們禁食的時候,要抹頭洗臉,免得給人看禁食,只給在暗中的父看; 你們的父在暗中察看,必賞賜你們”(16-18節)。 當我們禁食時,我們像往常一樣洗頭和梳頭,因為我們來到上帝面前,而不是為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再次強調態度; 這不是通過禁食來吸引註意力。 如果有人問我們是否禁食,我們可以如實回答——但我們永遠不應該希望被問到。 我們的目標不是吸引註意力,而是尋求與上帝的親近。

在這三個主題上,耶穌都指出了同一點。 無論我們施捨、祈禱還是禁食,都是“秘密”進行的。 我們不尋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我們也不向他們隱瞞。 我們事奉上帝,單單榮耀祂。 他會獎賞我們的。 獎勵,就像我們的活動一樣,可能是秘密的。 這是真實的,是根據他的神聖良善而發生的。

天空中的寶藏

讓我們專注於取悅上帝。 讓我們遵行祂的旨意,珍視祂的獎賞勝過這個世界轉瞬即逝的獎賞。 公眾表揚是一種短暫的獎勵形式。 耶穌在這裡談論物質事物的短暫性。 “你們不可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 卻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天上,那裡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19-20節)。 世俗的財富是短暫的。 耶穌勸告我們採取更好的投資策略——通過安靜的慈善、不引人注意的祈禱和秘密禁食來尋求上帝持久的價值。

如果我們從字面上理解耶穌,人們可能會認為他會禁止為退休儲蓄。 但它實際上關乎我們的心——我們認為有價值的東西。 我們應該看重屬天的獎賞勝過世俗的積蓄。 “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第 21 節)。 如果我們珍惜上帝所珍視的東西,那麼我們的心也會指導我們的行為。

“眼睛是身體的光。 如果你的眼睛清淨,你的全身就會輕盈。 但如果你的眼睛是邪惡的,你的全身就會黑暗。 那時,你們裡面的光若是黑暗,那黑暗是何等大呢!”(22-23節)。 顯然,耶穌是在用他那個時代的一句諺語來形容對金錢的貪婪。 當我們以正確的方式看待屬於自己的事物時,我們就會看到行善和慷慨的機會。 然而,當我們自私和嫉妒時,我們就會進入道德的黑暗——被我們的癮所腐蝕。 我們在生活中尋找什麼——索取還是給予? 我們的銀行賬戶是為我們服務而設立的,還是讓我們能夠為他人服務? 我們的目標使我們變得善良或使我們墮落。 如果我們的內心是腐敗的,如果我們只求這個世界的獎賞,那麼我們就是真正的腐敗。 是什麼激勵著我們? 是錢還是上帝? “沒有一個人可以侍奉兩個主人:要么恨一個而愛另一個,要么依戀一個而鄙視另一個。 你不能事奉神又事奉瑪門”(24節)。 我們不能同時侍奉上帝和輿論。 我們應該獨自事奉上帝,沒有競爭。

一個人怎麼能“侍奉”財神呢? 相信金錢能給她帶來快樂,讓她顯得非常強大,並且她可以非常重視金錢。 這些評估更適合上帝。 他是能給我們幸福的那一位,他是安全感和生命的真正源泉; 他是最能幫助我們的力量。 我們應該重視和尊重他高於一切,因為他是第一位的。

真正的安全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吃什麼,喝什麼憂慮; ... 你會穿什麼。 異教徒追求這一切。 因為你們的天父知道你們有這一切的需要”(25-32節)。 上帝是一位好父親,當他在我們的生活中至高無上時,他會照顧我們。 我們不需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也不需要為錢財物發愁。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歸你們了。”(第 33 節)如果我們愛上帝,我們就會活得足夠長,有足夠的食物,得到很好的照顧。

邁克爾莫里森


PDF格式馬太福音 6:登山寶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