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瘠土地上的一棵樹苗

第749章 貧瘠土地上的一棵樹苗我們是受造、依賴和有限的存在。 我們沒有人在自己裡面有生命。生命被賜給我們,又被奪去。 聖父、聖子和聖靈三位一體的神從永恆存在,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從永恆開始,他就一直與父同在。 這就是為什麼使徒保羅寫道:“他[耶穌]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與人平等,並在外表像人»(腓立比書 2,6-7). 耶穌誕生前 700 年,先知以賽亞描述了上帝所應許的救主:“祂在祂面前生長,如幼樹,又如從乾地生的新芽。 他沒有形體,也沒有光彩; 我們看見他,卻不喜悅這景象”(以賽亞書 53,2 屠夫聖經)。

耶穌的生平、苦難和他的救贖行動在這里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描述。 路德將這節經文翻譯成:“他像樹枝一樣在他面前飛起來”。 因此聖誕頌歌:“一朵玫瑰已經綻放”。 這不是指玫瑰,而是指稻米,它是嫩芽、細枝或植物的新芽,是耶穌、彌賽亞或基督的象徵。

圖片的意思

先知以賽亞將耶穌描繪成一棵從乾旱貧瘠的土地上折斷的弱小樹苗! 根在肥沃的土地上發芽,是因為土壤肥沃。 任何種植植物的農民都知道它取決於理想的土壤。 這就是為什麼他犁地、施肥、挖土和耕種他的田地,使它成為肥沃、營養豐富的土壤。 當我們看到一株植物在堅硬乾燥的地面上,甚至在沙漠的沙地上繁茂地生長時,我們會感到非常驚訝,並哭泣:這裡怎麼還有東西能茁壯成長? 這就是以賽亞的看法。 乾旱這個詞表達了乾燥和貧瘠,一種無法產生生命的狀態。 這是一幅人類與神隔絕的圖畫。 她被困在她罪惡的生活方式中,無法靠自己擺脫罪惡的束縛。 她從根本上被罪惡的本性摧毀,與上帝隔絕。

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就像新芽的根,在生長的過程中沒有從地裡帶走任何東西,卻把一切都帶進了貧瘠的土地,那是一無所有,一無所有,一無是處的。 “因為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就是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成為富足”(2. 哥林多前書 8,9).

你能明白這個比喻的意思嗎? 耶穌不是靠世界給他的,而是世界靠耶穌給的。 與耶穌不同的是,世界像嫩芽一樣自給自足,從肥沃的土壤中汲取一切,卻很少給予回報。 這就是神的國度與我們腐敗邪惡的世界之間的巨大區別。

歷史意義

耶穌基督不欠他的人類血統。 耶穌在世上的家庭確實可以比作乾地。 瑪麗亞是一個貧窮、單純的鄉下姑娘,約瑟夫是一個同樣貧窮的木匠。 耶穌無法從中受益。 如果他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如果他是一個偉人的兒子,那麼人們可以說:耶穌欠他的家庭很多。 律法規定耶穌的父母在三十三天后將他們的長子獻給主,並為馬利亞的潔淨獻祭: “凡頭生的公羊,都應稱為聖歸耶和華,要照耶和華的律法所說,用一對斑鳩,或兩隻雛鴿”(路加福音) 2,23-24). 瑪麗和約瑟夫沒有獻上一隻羊羔作為犧牲這一事實表明耶穌出生時的貧困。

耶穌,上帝的兒子,出生在伯利恆,但在拿撒勒長大。 這個地方通常被猶太人鄙視:«腓力普看見拿但業,對他說:我們找到了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也是先知所宣告的那一位! 是約瑟的兒子耶穌; 他來自拿撒勒。 來自拿撒勒?”拿但業回答說。 “拿撒勒能出什麼好東西呢?” (約翰 1,45-46). 這就是耶穌成長的土壤。 一株珍貴的小植物,一朵小玫瑰,一朵玫瑰,一根從乾燥的土地上輕柔地長出來的根。

當耶穌在他身上來到世上時,他感到拒絕的不僅僅是希律王。 當時的宗教領袖——撒都該人、法利賽人和抄寫員——持有基於人類推理(塔木德)的傳統,並將其置於上帝的話語之上。 «他在世界上,世界通過他而形成,但世界不認識他。 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約翰 1,10-11 屠夫聖經)。 大多數以色列人不接受耶穌,所以在他們看來,他是乾地裡的根!

他的門徒也是旱地。 從世俗的角度來看,他本可以任命一些來自政界和商界的有影響力的人,為了安全起見,也可以任命一些來自高級委員會的人,他們本可以為他發言並發言:“但愚蠢的是神所揀選的世界,使智慧人蒙羞; 上帝選擇世上的弱者,使強者蒙羞”(1. 哥林多前書 1,27). 耶穌去了加利利海的漁船,選擇了沒有受過多少教育的簡單人。

“父神不希望耶穌通過他的門徒成為什麼,而是他的追隨者應該通過耶穌接受一切作為禮物!”

保羅也經歷了這一點:«因為我清楚地知道:與耶穌基督是我的主的無比收穫相比,其他一切都失去了價值。 為了他,我把這一切拋在身後; 如果我只有基督,這對我來說就是污垢”(腓立比書 3,8 對所有人的希望)。 這是保羅的轉變。 他認為自己作為抄寫員和法利賽人的優勢是骯髒的。

體驗這個真理 

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我們從哪裡來,在沒有耶穌的情況下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是什麼。 親愛的讀者,你自己的皈依情況如何? 耶穌宣告說:“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人能到我這裡來”(約翰 6,44 屠夫聖經)。 當耶穌基督來拯救你時,他有沒有找到肥沃的土壤讓他的恩典在你心中生長? 地面堅硬、乾燥、死氣沉沉。我們人類除了乾旱、乾旱、罪惡和失敗之外,什麼也不能帶給上帝。 聖經用我們肉體的墮落,人性來描述這一點。 在羅馬書裡,保羅以一個皈依的基督徒的身份說話,回顧他仍然以第一個亞當的方式生活的時代,作為罪的奴隸而與上帝隔絕:“因為我知道在我裡面,就是在我的肉體,沒有美好的居所。 我有意志,卻不能行善”(羅馬書 7,18). 地球必須因其他事物而活躍起來:«賦予生命的是精神; 肉是沒用的。 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翰 6,63)。

人的土壤,肉體,一無是處。 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我們的罪惡和冷酷是否應該開出一朵花? 也許是懺悔百合? 更像是一朵戰爭、仇恨和毀滅的干花。 她應該從哪裡來? 來自乾燥的土壤? 這不可能。 沒有人能靠自己悔改,帶來悔改或信心! 為什麼? 因為我們在靈性上已經死了。 做到這一點需要奇蹟。 在我們乾涸心靈的曠野裡,上帝從天上種下了一條新芽——那就是屬靈的重生:“但基督若在你們心裡,身體就死在罪中,心靈卻在義中活著”(羅馬書) 8,10). 在我們生命的荒原上,沒有靈性成長的可能,上帝栽種了他的聖靈,耶穌基督的生命。 這是一種永遠不能被踐踏的植物。

上帝選擇不是因為人們選擇這樣做或值得這樣做,而是因為他這樣做是出於恩典和愛。 救恩自始至終完全出於神的手。 最終,甚至我們決定支持或反對基督教信仰的基礎也不是來自我們自己:“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不是出於自己:這是神的恩賜,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以弗所書 2,8-9)。

如果一個人可以通過對基督的信仰和他自己的善行得救,那麼我們就會有兩個救主,耶穌和罪人的荒謬處境。 我們的整個轉變並不是因為上帝在我們身上找到瞭如此好的條件,而是他很高興將他的精神種植在沒有它就無法生長的地方。 但奇蹟中的奇蹟是:恩典的植物改變了我們心靈的土壤! 從以前貧瘠的土地上長出悔改、悔改、信心、愛心、順服、成聖和盼望。 只有神的恩典才能做到! 你明白嗎? 上帝所種的並不取決於我們的土壤,反之亦然。

通過聖靈住在我們裡面的幼苗,耶穌基督,我們認識到我們的貧瘠,並感激地接受他恩典的禮物。 乾燥的土地,貧瘠的土地,通過耶穌基督獲得新的生命。 那是神的恩典! 耶穌向安德魯和腓力解釋了這個原則:“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 死了,就結出許多果實”(約翰福音 12,24).

我們裡面的基督,死去的麥子,是我們生命和靈性成長的秘訣:«你要求證明基督在我裡面說話,祂對你並不軟弱,但在你們中間是大能的。 因為雖然他因軟弱被釘在十字架上,但他仍然靠著神的大能活著。 雖然我們在他裡面軟弱,但我們會因著神的大能為你與他同住。 省察自己是否有信心; 自行檢查! 還是你們自己沒有認識到耶穌基督在你們裡面?” (2. 哥林多前書 13,3-5). 如果你不從上帝那裡得到你的價值,而是從貧瘠的土地上,除了上帝以外的任何東西,你就會死去,一直死著。 你活得成功,因為耶穌的大能在你裡面運行!

鼓勵的話 

這個比喻為所有皈依後發現自己貧瘠和罪惡的人提供了鼓勵的話。 你看到你跟隨基督的缺陷。 你感覺自己像一片貧瘠的沙漠,完全的干旱,伴隨著自責、內疚、自責和失敗、無果和乾旱的干涸靈魂。  

為什麼耶穌不期待罪人的幫助來拯救他? “因為神樂意使他一切的豐盛都住在耶穌裡面”(歌羅西書) 1,19).

當所有的豐盛都住在耶穌裡面時,他不需要我們的貢獻,也不期望我們做出任何貢獻。 基督就是一切! 這會讓你高興嗎? “但我們有這財寶在瓦器裡,好叫那極大的能力是從神來的,不是從我們來的”(2. 哥林多前書 4,7).

相反,進入空虛的心靈並用祂的愛充滿他們是耶穌的喜樂。 他喜歡在冰凍的心上工作,並通過他的精神之愛讓它們再次燃燒。 賦予死去的心靈以生命是他的專長。 你是否生活在充滿考驗和罪惡的信仰危機中? 一切對你來說都是艱難、乾燥和枯燥的嗎? 沒有歡樂,沒有信仰,沒有果實,沒有愛,沒有火? 一切都乾涸了? 有一個奇妙的應許:“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芯,他不吹滅。 他憑著誠實執行審判”(以賽亞書 42,3).

一根陰燃的燈芯即將完全熄滅。 他不再帶著火焰,因為蠟讓他窒息。 這種情況對上帝來說是正確的。 為了進入你乾燥的土地,進入你哭泣的心,他想種下他神聖的根,他的後代,耶穌基督。 親愛的讀者,有一個美好的希望! “耶和華必永遠引導你,在乾旱之地,他必充滿你,使你的骨頭強壯。 你要像澆灌的園子,又像水不流利的泉源”(以賽亞書 5 章)8,11). 上帝以這樣一種方式行事,使他獨自獲得榮耀。 這就是為什麼新生的耶穌在乾燥的土壤中而不是在肥沃的土壤中長大的原因。

作者:Pablo Nauer

 這篇文章的基礎是 Charles Haddon Spurgeon 的佈道,他於 13. 1872年月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