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修7:登山寶訓

411 matthaeus 7坐騎上的佈道在馬修5中,耶穌解釋說,真正的正義來自內心,是心靈的問題 - 而不僅僅是行為。 在6中。 第三章,我們讀到了耶穌對我們虔誠行為所說的話。 你必須是真誠的,而不是為了讓我們看起來很好而被展示出來。 在這兩章中,耶穌講述了當一個人主要關注正義定義中的外在行為時會出現的兩個問題。 一方面,上帝不想只改變我們的外在行為,另一方面它會引導人們假裝改變內心。 在7章節中,耶穌向我們展示了行為至關重要的第三個問題:將正義與行為等同起來的人傾向於判斷或批評別人。

另一個眼中的分裂

“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耶穌說,“因為你論斷人,人必按什麼論斷人; 你用什麼量,它就給你量”(馬太福音 7,1-2). 耶穌的聽眾知道耶穌所說的是怎樣的審判。 它是針對那些已經批評過耶穌的人的判斷態度——針對那些專注於外在行為的偽善者(見約翰 7,49 以此為例)。 那些急於判斷別人並感覺自己高人一等的人將受到上帝的審判。 每個人都犯了罪,每個人都需要憐憫。 然而,有些人很難承認這一點,就像很難對他人表現出同情心一樣。 因此,耶穌警告我們,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會導致上帝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們。 我們越覺得自己需要憐憫,就越不會評判他人。

然後耶穌給了我們一個幽默誇張的例子來說明他的意思:“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馬太福音 7,3). 換句話說,當一個人犯了更大的罪時,他怎麼能抱怨別人的罪呢? “不然你怎能對你弟兄說:‘住手,我要去掉你眼中的刺?’不料,你眼中有樑木。 偽君子,先把眼中的樑木拔掉; 看你怎樣去掉你兄弟眼中的刺”(4-5 節)。 耶穌的聽眾一定對這幅偽君子的諷刺畫大笑起來。

一個偽君子聲稱他幫助別人識別他們的罪。 他聲稱自己是明智的,並聲稱自己是法律的狂熱分子。 但耶穌說這樣的人沒有資格提供幫助。 他是個偽君子,演員,假裝。 他必須首先從生活中消除罪惡; 他必須明白自己的罪是多麼偉大。 如何刪除欄? 耶穌在這一點上沒有解釋,但我們從其他段落中知道罪只能通過上帝的恩典去除。 只有那些有憐憫的人才能真正幫助別人。

“不可將聖物給狗,也不可將珍珠丟在豬前”(第 6 節)。 這句話通常被解釋為明智地傳福音。 這可能是真的,但這裡的上下文與福音無關。 然而,當我們把這句諺語放在上下文中時,它的意思可能有些諷刺:“偽君子,把你的智慧珍珠留給自己。如果你認為對方是罪人,不要在他身上浪費你的話,因為他不會因為你說的話而感激你,只會生你的氣。”這將是對耶穌核心聲明的幽默結論:“不要評判”。

上帝的好禮物

耶穌已經談到禱告和我們缺乏信心(第 6 章)。 現在他再次強調這一點:“祈求,就會給你; 尋找,你就會找到; 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因為祈求的就得著; 尋找的必尋見; 凡叩門的,就給他開門”(V 7-9)。 耶穌描述了一種對上帝的信任或信心的態度。 為什麼我們能有這樣的信心? 因為上帝是值得信賴的。

然後耶穌作了一個簡單的比喻:“你們中間有誰向兒子求餅時給他石頭呢? 或者,如果他要魚,就獻蛇? 你們雖然不善,尚且能把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還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呢”(9-11節)。 如果連罪人都照顧他們的孩子,那麼我們當然可以相信上帝會照顧我們這些他的孩子,因為他是完美的。 他會為我們提供我們所需要的一切。 我們並不總能得到我們想要的,有時我們特別缺乏紀律。 耶穌現在沒有深入探討這些事情——他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我們可以信靠上帝。

接下來,耶穌談到黃金法則。 意思與詩句相似 2. 上帝會像我們對待別人一樣對待我們,所以他告訴我們,“無論你想要人們對你做什麼,也要對他們做什麼”(第 12 節)。 既然上帝給了我們好東西,我們就應該對別人做好事。 如果我們想被善待並讓我們的案子得到有利於我們的裁決,那麼我們就必須善待他人。 如果我們希望有人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幫助我們,那麼我們就應該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樂於助人。

關於金科玉律,耶穌說,“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第 12 節)。 摩西五經真正關乎的正是這條理性規則。 所有許多犧牲都應該向我們表明我們需要憐憫。 所有民法都應教導我們如何公平對待我們的人類同胞。 黃金法則讓我們清楚地了解上帝的生活方式。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所以耶穌以一些警告結束他的講道。

狹窄的大門

“從窄門進去,”耶穌建議道。 “通往滅亡的門是寬的,路是寬的,從那裡進去的人很多。 引到永生的門是何等的窄,路是何等的窄,找著的人少!”(Vv 13-14)。

阻力最小的路徑會導致破壞。 跟隨基督並不是最受歡迎的方式。 與之相伴的是否認自己,為自己思考,並且即使沒有其他人這樣做,也願意憑信心領導。 我們不能與大多數人一起去。 我們也不能因為它很小而不喜歡成功的少數民族。 人氣或罕見事件不是衡量事實的標準。

“提防假先知,”耶穌警告說。 “……他們到你們這裡來,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第 15 節)。 假傳道人在外面給人留下好印象,但他們的動機是自私的。 我們如何判斷他們是否錯了?

“你會通過他們的果實認出他們。” 這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但最終我們會看到傳道人是否試圖利用它,或者他是否真的在為他人服務。 外表可能會騙人一段時間。 罪惡的工人試圖看起來像上帝的天使。 甚至假先知有時看起來也不錯。

有沒有更快的方法找出來? 是的,有——耶穌將在不久之後解決這個問題。 但他首先警告假先知:“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必砍下來丟在火裡”(第 19 節)。

建立在岩石上

登山寶訓以挑戰結束。 在聽到耶穌的聲音後,人們必須決定他們是否願意順服。 “不是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都能進天國,惟有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21節)。 耶穌暗示每個人都必須稱他為主。 但光靠言語是不夠的。

即使奉耶穌的名行神蹟也是不夠的:“那一天,許多人會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說預言嗎? 我們不是奉你的名趕鬼嗎? 我們不是以你的名義創造了許多奇蹟嗎?

然後我會向他們坦白:我從來不認識你; 作惡的人哪,離開我吧”(22-23 節)。 耶穌在這裡表明他將審判全人類。 人們會回答他,並描述了無論有沒有耶穌,他們都會有未來。

誰能得救? 讀聰明的匠人和愚拙的匠人的比喻:“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耶穌把他的話等同於天父的旨意。 所有人都必須像服從上帝一樣服從耶穌。 人們將根據他們對耶穌的行為受到審判。 我們都失敗了,需要憐憫,而憐憫是在耶穌裡找到的。

凡在耶穌身上建造的人“就像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 於是下傾盆大雨,水勢沖刷,風吹,吹著房子,房子總不倒塌; 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24-25 節)。 我們不必等到暴風雨來臨才知道它最終會帶來什麼。 如果你在糟糕的地面上建造,你將遭受巨大的損失。 任何試圖將他們的屬靈生活建立在耶穌之外的任何事物上的人都是在沙子上建造。

“耶穌講完了這話,事情就這樣過去了”,人們都對他的教訓感到驚奇; 因為他以權柄教導他們,不像他們的文士”(28-29節)。 摩西奉耶和華的名說話,文士也奉摩西的名說話。 但耶穌是主,並以祂自己的權柄說話。 他自稱教導絕對真理,是全人類的審判者,是通往永恆的鑰匙。

耶穌不像法律教師。 法律並不全面,單靠行為是不夠的。 我們需要耶穌的話,他設定了無人能夠獨立完成的要求。 我們需要憐憫,耶穌我們可以自信地接受它。 我們的永生取決於我們對耶穌的回應。

邁克爾莫里森


PDF格式馬修7:登山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