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採納

基督徒常常高興地宣布:“耶穌接受所有人”和“審判任何人”。 儘管這些保證確實是正確的,但我可以看到它們具有各種不同的含義。 不幸的是,其中一些偏離了新約中向我們宣布的耶穌的啟示。

在 Grace Communion International 的圈子裡,經常使用“你屬於”這句話。 這個簡單的陳述表達了一個重要方面。 但它也可以(並且將會)以不同的方式解釋。 我們究竟屬於什麼? 回答這些和類似的問題需要謹慎,因為憑著信心,我們必須設法將類似的問題擱置一旁,以便準確和真實地符合聖經的啟示。

當然,耶穌把所有人都叫到他面前,他為所有轉向他的人捨己,並將他的教訓傳給他們。 是的,他向所有聽他說話的人承諾,他會吸引所有人歸向他(約翰福音 12:32)。 事實上,沒有證據表明他轉過身、轉過身去或拒絕接近任何接近他的人。 相反,他還關注那些被當時的宗教領袖視為棄兒的人,甚至與他們共進晚餐。

尤其令人震驚的是,聖經知道耶穌也歡迎麻風病人、瘸腿、盲人、聾人和啞人,並與他們交流。 他與人(其中一些人的名聲有問題)保持聯繫,無論男女,他對待他們的方式無視他那個時代的信仰。 他還與通姦者、羅馬統治下的猶太稅吏打交道,甚至還與狂熱的、反羅馬的政治活動家打交道。

他還與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相處,這些宗教領袖是他最嚴厲的批評者之一(其中一些人暗中計劃處決他)。 使徒約翰告訴我們,耶穌來不是要定罪,而是要為全能者的緣故拯救和救贖人。 耶穌說:“[...] 到我這裡來,我不把他趕出去”(約翰福音 6:37)。 他還指示他的門徒愛他們的敵人(路加福音 6:27),寬恕那些傷害他們的人,祝福那些詛咒他們的人(路加福音 6:28)。 當他被處決時,耶穌甚至原諒了他的劊子手(路加福音 23:34)。

所有這些例子表明,耶穌造福了所有人。 他站在每個人的身邊,他“為”每個人。 它代表著包括所有人在內的上帝的恩典和救贖。 新約的其餘部分反映了簡明的內容  
我們在福音書中看到耶穌的生平。 保羅指出,耶穌來到世上是要為惡人、罪人、那些“因過犯和罪而死”的人贖罪(以弗所書 2:1)。

救主的態度和行為證明了上帝對所有人的愛,以及他渴望與所有人和解並祝福所有人。 耶穌來是要賜予“豐盛”的生命(約翰福音 10:10;好消息聖經)。 “上帝在基督裡,使世界與他和好”(2. 哥林多前書 5:19)。 耶穌作為救贖主來救贖他們自己的罪和其他囚犯的罪惡。

但是這個故事還有更多。 一個“更多”絕不矛盾或在被照亮的人之間的張力中看待。 與某些人的看法相反,沒有必要假設耶穌內心,思想和命運中存在著矛盾的立場。 無需認識到任何一種朝著一個方向努力然後糾正另一方向的內部平衡行為。 不必相信耶穌試圖調和指向不同方向的信仰的兩個方面,例如愛與正義或恩典與聖潔。 我們可能在罪惡中想到了這種矛盾的立場,但它們並不停留在耶穌或他父親的心中。

耶穌像天父一樣,歡迎所有人。 但是他是通過特定的請求來完成的。 他的愛是引領潮流的。 他強迫每個聽他說話的人透露通常隱藏的東西。 他特別留下禮物,以定向,目標導向的方式為所有人服務。

他對每個人的歡迎與其說是結束點,不如說是一段持續、永久關係的起點。 這種關係是關於他的給予和服務,以及我們對他提供給我們的東西的接受。 他不會向我們提供任何過時的東西,也不會以老式的方式(我們可能更喜歡)為我們服務。 相反,他只為我們提供他必須給予的最好的東西。 那就是他自己。他給了我們道路、真理和生命。 僅此而已。

耶穌的態度和他的歡迎行為要求對自己的奉獻做出某種反應,從本質上講,這需要接受他所提供的。 與這種態度相反,他拒絕接受的禮物是感激地接受他的禮物,這等於拒絕了自己。 耶穌希望通過將所有人拉向自己,希望他的提議得到積極的回應。 正如他指出的那樣,積極的回應需要對他有一定的態度。

耶穌向門徒宣布,神的國在他裡面臨近。 他所有的祝福都已經準備好了。 但是他也立即指出了這樣一個真實的信仰真理必須引起的反應:即將來臨的天國“敬虔並相信福音”。 拒絕悔改並相信耶穌和他的國度等於拒絕他自己和他的國度的祝福。

悔改的意願要求謙虛的態度。 耶穌在歡迎我們時,確實希望得到他自己的接納。 因為只有謙卑,我們才能收到他提供的東西。 應當指出,他的禮物是在我們做出這種反應之前送給我們的。 嚴格來說,正是我們所獲得的禮物才能觸發反應。

悔改和信心是接受耶穌恩賜的反應。 它們不是此操作的先決條件,也不管他對誰進行操作都無關緊要。 他的提議必須被接受而不能被拒絕。 這樣的拒絕應該帶來什麼好處? 沒有

耶穌一直渴望他的贖罪被感激地接受,這體現在他的許多話中:“人子來了,為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加福音 19:10;好消息聖經)。 “需要醫生的不是健康人,而是病人”(路加福音 5:31;同上)。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不能像小孩子一樣接受神國的,斷不能進去”(馬可福音 10:15)。 我們必須像接受種子的土壤,“歡歡喜喜地接受道”(路加福音 8:13)。 “要先求神的國和他的義 [...]”(馬太福音 6:33)。

要接受耶穌的禮物並享受他的好處,需要認識到我們迷失了需要被找到,我們生病了,需要醫生來醫治我們,我們沒有希望與他相互交換來到我們的主面前空手而歸。 因為像孩子一樣,我們不能假設我們有他需要的東西。 因此,耶穌指出,是那些“屬靈貧窮”的人會得到上帝和他的國度的祝福,而不是那些認為自己屬靈富有的人(馬太福音 5:3)。

基督教的教義體現了對上帝慷慨的奉獻給他在基督裡所有創造的謙卑姿態的接受。 這種態度與承認我們不是自給自足,但必須從創造主和救贖主的手中得到生命緊密相關。 這種信任接受的反面

態度就是驕傲。 與基督教教義有關,驕傲自大地表現出了上帝的自治感,即對自己的信任,對自己的信任,甚至在面對上帝時的自給自足。 這種自豪感被認為需要重要的上帝的東西,特別是他的寬恕和恩典的想法所冒犯。 驕傲然後導致這種自以為是的拒絕接受全能者必不可少的東西,而這一假設是可以得到照顧的。 我們為能夠自己做所有事情而值得收穫成果感到自豪。 他堅持認為不需要上帝的恩典和憐憫,而是能夠為自己準備適合自己需要的生活。 驕傲不能投給任何人或任何機構,包括上帝。 他表達了一個事實,我們內無一物需要改變。 我們的方式,美好而美好。 相反,謙卑認識到您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活。 相反,她承認不僅需要幫助,而且承認改變,更新,恢復與和解,只有神才能給予幫助。 謙卑認識到我們無法原諒的失敗以及我們自身無法實現創新的極端無助。 我們需要上帝無所不能的恩典,否則我們會迷失。 我們必須以我們的驕傲為死,以便我們可以從上帝那裡得到生命。 接受耶穌向我們求婚的開放態度與謙卑是分不開的。

最終,耶穌歡迎每一個人為他們捨己。 因此,他的歡迎是以目標為導向的。 它去某個地方。 他的命運必然包括需要接受他自己的東西。 耶穌勸告我們,他來是為了使他的父受到敬拜(約翰 4,23)。 它是表示歡迎和接受自己的目的的最全面的方式。 敬拜清楚地表明上帝是誰,值得我們堅定不移地信任和忠誠。 耶穌的捨己使人真正認識天父,並準備好讓聖靈在他裡面工作。 它導致在聖靈的作用下,單靠聖子來敬拜上帝,也就是在真理和聖靈中敬拜上帝。 因為通過為我們捨己,耶穌犧牲了自己作為我們的主、我們的先知、祭司和君王。 藉此,他顯明天父,並差遣他的聖靈給我們。 他根據他是誰,而不是他是誰,也不是根據我們的願望或想法來給予。

這意味著耶穌的方式需要審判。 這是對其反應進行分類的方式。 他承認那些憎恨他和他的話語的人,以及那些反對對上帝和他的正確敬拜的真正認識的人。 他區分了接受者和不接受者。 但是,這種區別並不意味著他的態度或意圖與我們在上文中強調的態度或意圖有任何不同。 因此,沒有理由認為他的愛因這些評估而下降或相反。 耶穌不譴責那些拒絕他的歡迎和邀請他跟隨他的人。 但是他警告他們這種拒絕的後果。 要被耶穌接受並經歷他的愛,需要一定的反應,而不是任何反應或根本沒有反應。

耶穌在他收到的各種回應之間做出的區分在聖經的許多地方都很明顯。 因此,撒種者和種子的比喻(種子代表他的話)說的是一種明確無誤的語言。 我們談到四種不同類型的土壤,只有一種區域代表了耶穌所期望的富有成果的接受能力。 在許多情況下,他會探討他自己、他的話語或教導、他的天父和他的門徒如何被願意接受或拒絕。 當一些門徒轉身離開他離開時,耶穌問陪伴他的十二個人是否也願意這樣做。 彼得著名的回答是:“主啊,我們該往哪裡去? 你有永生的話”(約翰 6,68)。

耶穌帶給人們的基本介紹性話語反映在他的邀請中:“跟從我 [...]!”(馬可 1,17)。 跟隨他的人和不跟隨他的人不同。 主將跟隨他的人與接受邀請參加婚禮的人進行比較,並將他們與拒絕邀請的人進行對比2,4-9). 類似的矛盾也體現在大兒子拒絕參加弟弟回來的筵席,儘管他的父親急切地請他來(路加福音 15,28).

對那些不僅拒絕跟隨耶穌,而且拒絕他的邀請的人發出緊急警告,以致於他們還阻止其他人跟隨,有時甚至暗地為處決他鋪路(路加福音 11,46; 馬修 3,7; 23,27-29)。 這些警告是緊急的,因為它們表達了警告所說的不應該發生的事情,而不是希望發生的事情。 警告是發給我們關心的人,而不是那些與我們無關的人。 對那些接受耶穌和拒絕他的人都表達了同樣的愛和接受。 但如果不解決不同的反應和隨之而來的後果,這樣的愛也不會是真誠的。

耶穌歡迎所有人,並呼籲他們向他敞開並做好準備-神的國度。 即使網絡很廣泛,種子遍布世界各地,但接受自己,信任他及其繼任者仍需要一定的反應。 耶穌將它們比作孩子的認可。 他稱這種接受性信念或對他的信任。 這包括悔改,以便對他人或其他事物具有最終的信任。 這種信仰在依靠聖靈通過聖子敬拜上帝時表現出來。 禮物將毫無保留地贈送給所有人。 沒有排除潛在受益人的任何先決條件。 但是,無條件授予的禮物的接受與接受者的努力有關。 這就要求徹底放棄他的生活,並與他一起投降給耶穌,父和聖靈。 我們的努力不是要付給耶和華任何東西,以使他傾向於為我們放棄自己。 努力就是釋放我們的雙手和心靈,使他接受我們的救主。 我們免費獲得的東西與我們的努力息息相關,以便我們可以參與其中; 因為要擺脫舊的腐敗的自我才能獲得他的新生命。

在所有聖經中都說明了我們需要接受上帝無條件的恩典。 在舊約中,我們需要一顆新的心和一種新的精神,上帝會親自給我們一天。 新約告訴我們,我們需要在精神上重生,需要一個新的存在,停止自我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在基督的統治下過一種我們需要精神更新的生活-讓基督成為新亞當。 五旬節不僅指上帝發給他的內在固有的聖靈,而且指的是我們接受他的聖靈,耶穌的靈,生命的靈,必須在我們內接受他並由他實現。
 
耶穌的比喻清楚地表明,接受他提供給我們的禮物的預期反應需要我們努力。 想想寶貴的珍珠和購買一塊土地來存放財寶的比喻。 那些正確回應的人必須放棄他們所擁有的一切才能得到他們所發現的3,44; 46)。 但是那些優先考慮其他事情的人——無論是土地、家庭還是家庭——不會分享耶穌和他的祝福(路加福音 9,59; 路加福音 14,18-20)。

耶穌與人的交往清楚地表明,跟隨他並享受他所有的祝福需要放棄我們可能認為比我們的主和他的國更重要的一切。 這包括放棄對物質財富的追求及其占有。 這位富有的統治者沒有跟隨耶穌,因為他不能放棄他的財物。 結果,他也無法接受主所提供的好處(路加福音 18:18-23)。 即使是被定罪的通姦婦女也覺得被要求從根本上改變她的生活。 在她被寬恕後,她不再犯罪(約翰 8,11)。 想想貝特斯達池塘邊的那個人。 他必須準備好離開他在那裡的位置以及他生病的自己。 “起來,拿你的墊子走!”(約翰內斯 5,8,好消息聖經)。

耶穌歡迎所有人並接受他們,但是對他的反應卻絲毫沒有像以往那樣。 如果主在初次相遇時就簡單地拋棄了他們,就不會在愛中被愛。 他太愛我們了,以至於他只是讓我們對我們的命運充滿同情或憐憫之情。 不,他的愛可以治愈,改變和改變生活方式。

簡而言之,新約不斷宣告,對他無條件獻上的回應,包括他為我們準備的一切,就是否認我們自己(遠離我們自己)。 這包括擺脫我們的驕傲,放棄我們的自信、我們的虔誠、我們的天賦和能力,包括我們在生活中的賦權。 在這方面,耶穌令人震驚地解釋說,當談到跟隨基督時,我們必須“與父親和母親決裂 [...]”。 但除此之外,跟隨他意味著我們還必須與自己的生活決裂——錯誤地假設我們可以讓自己成為生活的主人(路加福音 14:26-27,好消息聖經)。 當我們與耶穌交往時,我們就不再為自己而活(羅馬書 14:7-8),因為我們屬於另一個人(1. 哥林多前書 6,18)。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是“基督的僕人”(以弗所書 6,6)。 我們的生命完全掌握在他的手中,在他的護理和指導下。 我們就是我們與他的關係。 因為我們與基督是一,“事實上,我不再活著,而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拉太書) 2,20).

確實,耶穌接受了所有人並歡迎他。 他為所有人而死。 他與所有人和解-但作為我們的領主和救贖主,這一切都是對的。 他的歡迎和接受自己是一​​個要約,一個需要作出反應的邀請,一個願意接受的意願。 這種接受的意願不可避免地與準確接受他(無論他是誰)為我們準備接受-無論多多少少都一樣。 這意味著我們的反應包括re悔-脫離一切阻礙我們接受他提供給我們的一切,以及阻礙我們與他相交和生活在他的王國中的喜悅的一切分離。 這樣的反應涉及努力-但是付出是值得的。 因為因為我們失去了舊的自我,我們得到了新的自我。 我們為耶穌創造了空間,空手得到了他改變生命,賦予生命的恩典。 耶穌接受我們,無論我們站在哪裡,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將他帶入聖靈,直到他永遠健康,成為他完全健康,屬靈重生的兒女。

谁愿意參加更少的活動?

來自博士 加里·德多


PDF格式耶穌採納